984 (75)文件下达后,皖西人又敏感地意识到外销市场红火局面不会维持太久,国内市场竞争将会愈加激烈。于是,他们在名优茶的开发和创新上大作文章,扩大内销茶生产,很快占领了市场并形成优势,得到实惠。而同期的黄山市却没能把握时代脉搏,仍持“酒香不怕巷弄深”观念,认为自己是传统出口茶生产区,所产茶质好价低,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生产上仍是大宗红
绿茶,营销上仍以外贸为主,即使后来出现百家茶厂大战,也只局限于内部竞争原料和瓜分现有的内销市场,并未真正实现“质”的变革。以致于在今天外销萎缩,扶持减少,成本上扬,入不敷出的新局面前,黄山人显得束手无策。
1.2 体制转换脱节,宏观调控失灵
茶叶产销全面进入市场后,原有计划体制下的一套行政管理办法基本上停止运转,而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黄山市在转轨前对茶业实行的是多头管理;农业部门管生产,供销部门管收购,外贸部门管进出口。转轨后,这些部门之间由于自身利益而互相制约,也就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