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引导
发布时间 2009-07-05 浏览 22553 次
,社会风气渐次纯化。“茶导引”的微妙功能于是显现。群体活动的社会效益如此,个体活动的社会效益也不逊色。应该相信,即使是独自品茗,在不同程度的入静状态中,人体的“心理场”自然提高了灵敏度,可与“物场”(包括茶、茶具、环境等)交感而促成人体自身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是以袁枚深有体会地说:饮工夫茶,“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当然,在饮茶群体中,或许有人专为解渴而来,根本不去理会什么品不品。解渴也好,只要他专注于解渴,同样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入静,气场也随之产生;何况周遭尚有强大的气场在。因此一入茶座,人们何以表现出较多的礼貌,道理原来在此。

   不有更玄的东西呢:专心读书,也能引导入静;“专注”则能将书中字句变成入静的“口诀”,推而广之,只要高度集中精神于本职工作,便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气功态。若能“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像驼背丈人用竹竿黏蝉(《庄子达生》)、木工阿庆制作悬挂钟磬的架子(《庄子达生》)、庖工替文惠君宰牛(《庄子养生主》)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