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见。凭着过人的胆略,茶圣还提出了试销国外市场的策略,参与了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扭转了
茶叶产销的被动局面。早在他留日归国的第二年,即1923年,他就筹得了3000银元,在上虞县南部四明山麓的泰岳寺试办茶场,研究
茶叶生产与制造技术。从此,上虞开始了大规模栽培茶园的历史。1937年1月,他又在上虞与嵊县交界处,创办了一所专门研究
茶叶产、供、销的三界
茶叶改良场。而对家乡上虞茶场的规划设计、机械化、初精制工艺系列化、茶类的改制、商品的信息及上虞
茶叶如何振兴等方面的内容,仅书信往返就有37次之多…… “拳拳赤子心,殷殷爱乡情”,犹如茶之馨香,始终洋溢在娥江两岸。告慰茶圣亡灵,莫过于开发家乡名茶,让家乡名茶亦能早日走向国际市场。在1997年,由茶人刘祖香和其他农科人员组成的科技攻关小组成立了。
他们踏遍虞山舜水,尔后一头扎进了岭南乡一户茶农的茶园。要制做名茶,除了土壤、气候条件外,还不能施化肥,不能喷农药,而须施农家肥,这样的茶叶,才算得上是无公害茶叶。其时,他们采摘的是一芽叶,放在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