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谚
下一主题:宋 代
1
郑板桥所撰茶联之多,之妙,以及在审美韵味方面之富有个性特色,恐怕在历代墨客骚人之中,也称得上是独领风骚呢。
他的咏茶美联,尽是即景即兴之作,特别讲究写真。这正跟他的诗、书、画之创作风格一样,奉行所谓“三真”精神。三真者,即“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是也。所以他创作的茶联,一律重在表现自然,并在表现自然中表现自我情愫,即表现他的独特文化性格和独特艺术风格,从而鲜明地昭示出了他的咏茶之作上的独特的审美韵味。
这里且择其在民间历久流传而不衰的几则,略述于下—— 2
青年时代的郑板桥,苦于家境日困,不得不走出兴化古镇家中,来到离镇十许里的竹泓港村,当上村塾的教书先生。仅仅教几个小小蒙童的塾馆,其学薪自然是微不足道的,只得终年做了半饥半饱的“清闲客”,无枷无锁的“自在囚”。眼看一日三餐,吃的是大麦磨成的?子,喝的是苦涩兮兮的粗茶。于是他就在啜咽苦茶之余,哼成了一首茶联,并即一挥而就,索性将其贴在竹泓港塾馆的大门上:白茶青盐?子饭瓦壶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