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茶联的审美韵味
发布时间 2009-07-07 浏览 24272 次
花茶 ?子饭”,亦雅亦俗,典出不凡,恰好写出了他这位塾馆主人的清贫生活之真况。而且在谴词用字上更无藻饰和雕琢,读之顿觉此联正如清茗一般淡泊自甘,隽味餍人呢。 3

  郑板桥父丧之后,只因累累债务缠身,便不得不一度离乡背井,栖身于镇江焦山,一面躲债,一面读书。昔日这里有十几家庵寺,其中别峰庵住持本是兴化籍的和尚,正是得之于他的慷慨之助,郑板桥才能暂在僧舍落脚住下。此后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也就是他四十三岁那年,则又再次来到别峰庵,潜心攻读诗书,以应科举考试。

  这个别峰庵坐落在后别峰,亦即双峰之阴的别岭上。此处幽篁森森,石笋参差,山雾杳缭,涛声不息。郑板侨独居在这所俨如绝世的别岭僧房里,读书与作画之余,则不时汲来中泠泉之水,烹煎新茶,独自品呷那啜苦咽甘之味。偶或在晨昏茗憩之时,抬望眼,但见远远近近的江景山景,更是分外迷眼:俯瞰浩瀚大江,波澜接长天;远眺吴楚诸山,玲珑若画屏。由是他便在这里先后撰成两首咏茶佳联,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审美情怀。——

  一首是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