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尴尬
发布时间 2009-08-05 浏览 24855 次
利润在流通环节

因为“怕引起误解,影响茶业声誉”,王凯(化名)在反复叮嘱记者不能透露他的个人信息后,才同意接受采访。

今年28岁的王凯,已经在茶市摸爬滚打整整12年。现在他在一座中等城市开了3家茶楼,有车有房,“混得算是有点人样了”。

1997年,从福建安溪的一所中学刚毕业,王凯就进了父亲种植的茶园。他对学习“不是没有天分”,而是因为自幼耳濡目染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想再浪费时间”。父亲用鞭子也没有把他赶进校门,最后对他就一个要求:不能抽烟喝酒。

现在已是制茶工程师和评茶师的王凯偶尔也抽烟、喝酒,他对记者说,“父亲的要求是出于职业原因,和茶叶打交道要求味觉和嗅觉必须敏感。现在抽烟喝酒也是职业的要求,开茶楼就是要交朋友,烟酒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让他骄傲的是,尽管年轻,他现在对铁观音的鉴别已经达到能“通过眼观闻香即可品断茶叶产地、树龄”的程度。

茶园作为茶叶产业链的源头,还算是收入不错的,王凯度过了愉快的三年茶农时光。但从成为制茶工程师见了世面以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