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 2009-08-12 浏览 27298 次
》,从2006年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到2008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投资计划中,也明确列出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的部分。可以说,国家对“三农问题”一如既往的重视,使农民看到了农村继续发展的希望,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必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其中,这就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提供了方便。

  (三)一些“传统”因素的制约

  这里所谓“传统”因素,是指那些已经被众多专家、学者反复强调和叙述过的一些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农民工在企业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不仅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危险性高,而且工资水平低、时常被拖欠。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着实让人担忧,往往厂房、宿舍、仓库三合一,室内空气混浊、粉尘弥漫、机器轰鸣,严重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这些都加大了“异地转移”的成本和风险。二是受制度、政策的排斥,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和基础,以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为框架而形成的城乡二元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