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西双版纳:一片茶叶喝
下一主题:信阳浉河区做大做强茶
“1972年种下的茶树,1973年开始产茶,1974年我们才有茶饮。”在福绵管理区石和镇的茶园,朱大婶指着满山坡的连绵茶树告诉记者。30多年过去,当年种下的茶树,今天仍然翠绿在石和的茶山上。
而传统的石和手工绿茶制作,今天我们仍然得以领略其独特的风韵。前不久,记者就在塘茂村目睹了石和绿茶的传统手工制作全过程。
一早摘下的一芽一叶茶青,摊在竹席上晾干部分水分后,开始进入杀青、揉捻、干燥等制茶程序。杀青炉是两只烧柴枝的炉灶,上面架着两口镬头,有人专司柴火控制镬头温度。揉捻最是体现手工的不同效果,茶叶在制茶人一双手掌轻去重来,仿若太极手一般的转圈揉捻下,叶细胞被揉破,让茶叶所含成分在冲泡时更好地溶入茶汤中。
“机器制出来的茶叶容易碎,入口较涩,手工茶则胜在茶汤更细腻丰富,回甘度更好。”玉林市茶艺学校陈老师介绍说,石和的传统手工茶一批只制一簸箕,大约3斤的茶青,“原料少,制起来更易控制更精工,当然也更能出精品。”
据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石和绿茶能卖到每斤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