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谁成了三鹿奶粉事件后
下一主题:从“三农”高度全面推
事实上,“民工慌”在金融危机前就已广泛存在。城市要想再吸引农民工,临时抱佛脚式的提高工资待遇难生良效,让“民工不慌”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久违的“民工荒”一词近期又大量重现于媒体之上。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民工荒现象获得了一些经济学家的好评,因为他们从中嗅到了经济回暖的气息。但企业家们却很是犯愁:没有工人生产,又如何能感受这股暖意?
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的新闻调查显示,全国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都在闹民工荒。连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的一些城市,也是劳动力紧缺。天津一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负责人疑惑地问:广东缺,上海缺,苏州缺,天津也缺,那人都到哪去了?新闻给出了答案:农民工大多回农村了,有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有的在家乡小企业上班。
这个变化颇耐人寻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城乡劳动力倒挂”现象?我认为根本原因并不是什么“经济回暖”和“产业结构调整”,而是农民工们留在家乡心不慌,有踏实感。如大家所知,始于去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空前的“民工慌”现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