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农事茶事系心间——记
下一主题:孙德礼:茶海弄潮浪尖
离春节还有20多天,赵发刚的电话每天响个不停。他的茶厂生产的芦笋茶,每公斤卖到3000元。然而,就在两年前,武汉市民还不知道芦笋茶是个啥东西。
不搞建筑把菜种
昨日,记者来到黄陂区蔡店乡桃花村,见到52岁的赵发刚。古色古香的厂房在公路边特别显眼,他说:“我搞了30年建筑,2004年改行种芦笋,2005年才开始学炒茶。”
芦笋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蔬菜之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和西班牙的芦笋出口量,占到了世界出口量的80%以上。
2004年,赵发刚和乡领导、农科院专家一起去山东的芦笋基地考察。考察回来,赵发刚果断将建筑公司转手,决定在河滩种50亩给村民看看。
一些朋友三天两头打电话来劝,“你别‘板命’了,搞建筑不比种菜赚钱?”赵发刚回答:“搞建筑赚了点钱,就算芦笋亏了也承受得起。如果种好了,村民就能跟着富起来。”
争议声中,不少村民跃跃欲试,跟着种了近千亩芦笋。
再赴山东学炒茶
农民种出来的芦笋,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