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茶渠江薄片原产地之考证
发布时间 2010-01-12 浏览 24181 次
兴三十二年邵州产茶6215斤。”明代朱元璋改邵州为宝庆府,规定新化县每年“贡茶18斤”。其时新化茶归类为“宝庆茶”,明清时期一直闻名全国,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渭《徐长文秘集》所载全国名茶中都有“宝庆茶”,许次纾《茶琉》中说“楚之产曰宝庆,滇之产曰五华,此皆表表有名,犹在雁茶之上。”“宝庆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新化文仙山茶,品质优良,成为输官贡茶。明永乐(1403)年间《宝庆志》记载:新化“植茶树,以充贡赋”,产量大增,设立新化苏溪茶税官厅,年税银三千两。至清光绪年间,新化产茶达到顶盛时期。1942年,王彦实著《新化之茶》,记载那时产茶每年达三万担,其中以“奉家米茶”品质好,最为有名。民国年间,新化县仍有八家茶行建于杨木洲,与安化县同时成为湖南茶叶的主要产地。建国后,新化茶叶业快速发展,80年代初产量达8万担以上,目前年产量仍稳定在3万担左右。因此,渠江薄片产于新化,与其厚实的茶文化底蕴分不开。

五代毛文锡《茶谱》中说“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又说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