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福州茉莉花茶产业
发布时间 2010-01-22 浏览 22771 次
廉价的劳动力。而这些,属于低端制造业,附加值较小,在产业升级中必然要遭到淘汰。

上世纪90年代,福州进入高速城市化进程,市区渐渐扩张到城门。种植茉莉花的地方,要么种了别的经济作物,要么变成了工厂。高愈正分析,价格因素是衰落主因,虽然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但茉莉花茶很长时间都由政府定价。1963年,非常好的茉莉花茶, 一斤就卖到72元钱。到了2006年的时候,也是非常好的大白毫 ,一斤才卖到36元。生产标准也被下放到企业。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以次充好。最为荒唐的是,当时一些茶厂买来使用过的茉莉花渣,加入品质很差的绿茶中,让人误认为是好的花茶,看上去花特多,但一两泡就没有香味了。

整个产业陷入恶性循环、无序竞争,最后变成产业越滥价格越低,品牌上不去价格上不去,茉莉花茶市场变成了一个低端的茶叶市场。当时城门的400家茶厂只剩下十几家。

那时开始,受闽南茶文化的影响,福州人喝茶开始言必称铁观音。这两年,武夷岩茶红茶也开始大热,各路茶商云集福州,茶叶市场“硝烟弥漫”。福州茉莉花茶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