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尺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1)
发布时间 2010-02-09 浏览 23369 次
作。本文对此予以概括,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一、茶尺蠖的生物学习性

朱俊庆等(1999年)认为茶尺蠖是多食性昆虫,除了为害茶树,还为害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菊花、辣蓼和杂草等。茶尺蠖在浙江、江苏和安徽等茶区一般1年发生5-6代,有的年份可能发生7代。夏英三(1999年)研究发现,茶尺蠖在山东一般1年发生3—4代。张汉鹄(1989年)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对茶尺蠖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尺蠖的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0.57、5.64、7.28度,有效积温分别为81.69、328.51、180.70日度。朱俊庆(1990年)在实验室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茶尺蠖幼虫、蛹、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为9.46、8.80、11.21~C,有效积温分别为208.39、126.21、92.5日度。殷坤山等(1994年)在实验室内变温条件下研究了茶尺蠖的卵、1~4龄幼虫、蛹、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0.84、11.17、11.37、8.97、10.63、9.44、10.78度,有效积温分别为82.25、53.54、34.39、42.46、67.64、123.89、53.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