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树病虫害的主要防治
下一主题:茶树地衣与苔藓病
2、油桐尺蠖。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30×1011个多角体病毒,兑水1500Kg,于第一代幼虫1-2龄高峰期喷雾,当年幼虫发病率80%,持效3年以上。
3、茶毛虫。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7.5-15)×1011个多角体病毒,兑水750Kg,于越冬代幼虫2-3龄高峰期对茶从作低位倾向喷雾,当代幼虫发病率80.5%。
由于天敌本身是一种生物,受环境影响较大,繁殖饲养比较复杂,而且与化学防治有一定矛盾。为提高生物防治效果,首先要协调好与化学防治的关系。使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化学农药品种,减少化学防治次数。改进农药使用技术,如用低容量喷雾代替高容量喷雾,对芽叶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进行快速叶面喷雾,对有“发生中心”特点的病虫如螨类、茶尺蠖等进行局部喷洒,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保护天敌资源。第二,改善天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一般天敌,尤其是真菌和病毒要求在较高的湿度下生长、繁殖、感染昆虫,病毒对阳光很敏感,不宜在高温干旱季节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