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邓九刚苦苦挖掘中欧茶
下一主题:郑纯辉:坚守茶人简朴
在湄潭县兴隆镇云贵山,提起老杨,几乎无人不知,这里的许多茶农都得到过他的指导。老杨是大伙对他的称呼,他叫杨世文,不是当地人,但经他培植起来的茶园却是这里最多的。
谈到茶,老杨立刻兴奋起来,60多岁的人,除了那头白发和年龄相符外,一点也不显老态,用他的话说这都是茶的功劳,在他管理的茶园里,他谈起了自己30年和茶有关的点点滴滴。
1970年代中期,他是核桃坝村回龙生产队队长,那时,核桃坝村在老支书何殿能的带领下,正大力发展种茶以改变落后的面貌,从那时起,他就走上了和茶有关的道路。据他介绍,包产到户后,他一家五口用了6年的时间,发展茶园十多亩,年收入达万余元,在那时是笔不小的数字。他回忆说,他当时花4万余元修建了小洋楼,生活得有滋有味。
离开老家到云贵山是1990年代中期,那时,云贵山也在发展茶园,但由于技术不到位,茶园发展缓慢,老杨因为给他们提供枝条育苗,欠款收不回来,心里着急,左右思量和经过考察后,发现云贵山山高,雾多,是一个产好茶的地方,他毅然和女婿在那里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