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外地新茶预热春茶市场
下一主题:福州市茶叶产业发展现
华南农业大学丁俊之教授说,品牌弱国难以成为贸易强国,对茶叶尤其如此
本报记者 程行欢 实习生 王雪楠
中国,茶之故乡。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仍以散装为主,自主品牌很少,竞争仍局限于以价格为主的低层次水平上,虽然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二、三位,但中国茶叶产业只占世界茶市场的6%。这一状况令人担忧,中国茶叶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丁俊之给本报记者来信,畅谈了自己在茶叶品牌发展上的一些观点。
自我标准和品牌缺失
去年7月份,一出子虚乌有的“行内人士大爆普洱茶造假内幕”的炒作,虽然最终事实真相得以澄清,但是受牵连的整个茶叶产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但暴露了中国茶叶质监体系、质量相关法规、标准亟待健全的问题,而且还动摇了中外消费者对整个中国名茶的信心。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标准和强有力的品牌,欧盟决定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每公斤30毫克调整为每公斤0.01毫克,提高了3000倍。没有强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