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生益州,三月三日采”(《神农本草》),就指出茶树原产地的益州是最早的茶区之一。“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三国魏张揖《广雅》),则为最早记叙饼茶制法、泡茶的方法。关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周初巴国境内已有人工茶园培植的
茶叶,作为贡品非常珍重地献给周王室的记载则见于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这则记载说明当时的
茶叶生产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当时城市中出现经营茶粥、茶饮的茶摊,“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广陵耆老传》),反映了饮茶已在社会各阶层中普及。“芳茶冠六清,滋味播九区。人生苛安乐,兹土聊可娱”的诗句(西晋张载《登成都白兔楼》),不仅赞颂了茶的芳香宜人,也反映了蜀地
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之盛。而在早期的记载中,许多文字都谈及
茶叶的功能功效,说明了古人对
茶叶作用的认识,如饮茶日久,精神爽快:“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神农食经》);饮茶可以却睡:“巴东别有真茗荼,煎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