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春季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以后随温度上升,生长加快。最适宜茶芽一长的日平均温度是17-30℃。秋科季节,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茶树由生长转入休眠。此时枝叶内积累了较多的淀粉。而后又形成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色素等"自卫物质",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同时细胞内自由水显著减少,使原生质粘度增高,从而,提高了茶树抗旱、耐寒能力。因此,在我国北就或高山茶区为了解决茶树安全越冬问题,除了引种或选育抗寒力强的品种外,在栽培措施上,凡能诱发茶树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核酸等物质增加的,都能增强茶树的抗寒性。
早春气温回暖茶芽萌动后,原生质粘度已显著降低,因此茶树抗寒能力减弱。生产上常因气候"返寒"(日平均温度降至10℃以下)或晚霜。发生茶芽冻害,特别是高山茶园表现尤为明显,严重威胁春茶生产。冻害程度,因茶树品种、地势、坡向及行向等而不同。在春季常有返寒的地区,除加强防冻措施外,对已受冻的茶树,当气温稳定时,应及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