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宋人饮茶观
下一主题:茶德茶道谈
唐代,茶茗从山林寺院、皇室、富邸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比屋之饮”了。僧侣嗜茶,朝廷爱茶,文人颂茶,百姓恋茶,“田闾之间,嗜好犹切”。
唐代,古代文学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万紫千红的“黄金时代”。茶事诗歌,大量涌现,著名诗人白居易一个人就写了几十首,超过了唐以前历代茶事诗的总和。茶与文学紧密结合。
唐代,儒、释、道三种思想体系兼容并蓄。三教都嗜茶,茶与儒学、宗教人伦道德紧密结合。
以上三种繁荣景象同时出现并互相衬托是形成茶德的社会基础。
唐人视茶为灵芽、瑞草魁、草中英、琼蕊浆。认为茶性高洁清雅,“甘荠非予匹、宫槐让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漫田田”。(徐弦《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诗人认为,荠味虽甘,宫槐虽可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