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百福琉璃茶叶罐
下一主题:琴道与茶道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一种瓷器不仅在其名称中有一个“秘”字,其真正的釉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颇受业界争议,几乎成为一个秘密。这,就是被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形容为“千峰翠色”的秘色瓷。
瓷器的使用在唐更为普及,瓷器烧制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和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用了唐代风格。而唐、五代及宋代文献中屡有“秘色越器”的记载,相传为五代吴越国钱氏朝廷命令越窑烧造的供奉之器,普通民众不得使用,故称“秘色瓷”。但“秘色”到底是一种什么颜色,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秘色瓷”一名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一首诗《秘色越器》,诗中“九秋玉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诗人点明了秘色瓷器为越窑所产,但具体到什么叫秘色,诗句虽美,却使人很难理解秘色瓷器釉色的深浅。据报道,直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一次挖掘工作,考古工作者才明确了秘色究竟为何种色彩。
1987年,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