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的“沙沙”声,湖 父公社张公大队百亩茶园被茶尺蠖蚕食得片叶不剩,似火烧状焦枯。以喷洒有机磷农药防治为主,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等,马拉硫磷因气味重,常残留至成品茶上,影响品质而停用。1974年茗岭公社红岭茶场冬季挖蛹除害,一天可挖茶尺蠖、油桐尺蠖蛹近百公斤。1977年镇江地区革命委员会转发了红岭茶场采取挖蛹、捕捉幼虫结合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防治茶尺蠖的成功经验,指导茶区有效地控制了茶尺蠖危害。当年9月,张志澄在红岭茶场的茶园及邻近大豆田观察到3~5龄油桐尺蠖死虫,经显微镜观察,死虫浆液中含有类似桑毛虫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黄色脂肪微粒,将死虫浆液稀释喷洒
茶叶,饲养油桐尺蠖5天后死亡率达82%。2年后虫体经武汉大学昆虫病害研究室张起麟、刘年翠鉴定,确定为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所致。气候适宜时,该病毒在宜兴、句容茶区流行,为自然控制油桐尺蠖起一定作用。1978年,宜兴芙蓉茶场完成了历经7年的对茶尺蠖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的研究,为茶尺蠖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1980年茅麓茶场试验用溴氰菊酯防治茶尺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