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名人与茶——邓小平
下一主题:江苏茶人:朱自振
为了扭转红碎茶生产长期亏损局面,提高经济效益,1965年邰大传在领导的支持下,负责向省政府起草报告,陈述缘由,分析利弊,请求批准茶场生产内销茶同样实行初精制产地联合加工,成品茶出厂交售。几经洽商获得批准后,全省国营茶场和有条件的乡村茶场开始实行,使茶场很快摆脱了连年亏损的困境,增加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这在全国是个创举,得到省、区领导的赞赏。
“文化大革命”后期,邰大传下放农村,分配到茶区句容县俞家山。这是一个贫困的偏僻山区,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但他还经常对家人说:“艰苦条件可以磨练人,对来自城市的知识分子也是很好的锻炼和考验”。他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主动协助村里搞好十多亩老茶园,向社员讲授科技知识,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使茶叶产量和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
1974年底,下放干部陆续安排工作,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