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四要”之三——火
发布时间 2010-07-11 浏览 23440 次
三大辨,十五小辨”,实际上是观察水的沸腾,未及100℃,水中的汽泡由无到有,有小到大,由断续冒泡到连续冒泡。小大泡附于器壁,大概叫“虾眼”,一般水一受热便会出现。然后汽泡渐大,似“蟹眼”,似“鱼眼”,最后“连珠”涌出;汽化现象达到高潮,水温升至100℃,则如“鼓浪”,即沸腾是也。以沸点为界,未沸叫“萌汤”(又作“盲汤”),已沸叫“纯熟”。这是“形辨”。宋代黄庭坚《踏莎行》内有一句“银瓶雪滚翻成浪”就是描写水沸腾时情状。宋代以前烧水用“鍑”,形似釜式大口锅,方耳,宽边,鍑底中心突出似“脐”,因无盖故可形辨。宋以后改用有盖铜瓶烧水,是否沸腾只有靠“声辨”。所谓“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是未沸时水汽与器壁共振发出的声响;无声则沸。如俗语所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此话又用来比喻谦虚,所谓“满坛子不响,半坛子咣”。水沸腾时一般汽化现象基本中止,声波共振亦随之基本中止,所以“开水不响”。这是声辨。气辨是看汽化现象强弱,水温达100℃便蒸气升腾,直到烧干为止。当蒸气直冲,并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