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实践的传统。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既是自然科学专家,又皆通古籍,既明茶理,又懂其中的蕴藉。所以,中国茶艺中第一要素便是“艺茶”,无论评名茶、择产地、采集、制作,均需得地、得时、得法。《茶经》云:“茶者,南方之佳木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次者生黄土”。这是讲茶的土壤条件。又云:“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茅者次,叶卷者上,叶舒次。阳山坡谷者,不堪采缀,性凝滞,结瘕疾。”这是讲茶的其他自然环境和采摘时机。而这些条件多在我国南部气侯温润、环境幽静的名山之中。于是茶的生长条件本身决定它天然要与风光名胜之区相伴。中国茶人深深了解这个道理,从选茶开始便重视契合自然。
唐代由于皇帝爱喝阳羡茶,皆以阳羡为佳。其实,当时名茶产地已经很多。最著名者,一是集中于风景秀丽的巴山蜀水之间,二是在太湖周围著名风景区。陆羽将全国胜产名茶的三十一州加以评定,其中八州在今四川境内,占四分之一。当时,蜀中贡茶已达上百种;最著名者有蒙山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