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紫砂壶和武夷岩茶的历
下一主题:中国四次较大改变的饮
后来听黄桂枢先生讲,十年前,他对普洱茶文化的前途也极为悲观。黄先生是普洱市的历史学者,原来主攻的方向是考古。作为深谙地方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并且也是较早系统梳理和研究普洱茶,并且较早提出"普洱茶文化"这个概念并为之大声疾呼的人。
但在十年前,人为是一回事,"天意"又是另一回事。正所谓"天意自古高难问",黄先生虽然为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做了大量"人为"的工作,但效果如何,他心里也是没错的,至少,那时应者寥寥,前景渺渺。就是我这样和他同在一个城市的所谓文化人,对他的研究成果和呼吁,也是不知道的。没办法,贵远忽近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可以在遥远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里读一个更加遥远的香港人写的谈普洱茶的文章,却对身边的黄先生系统研究普洱茶的文章不屑一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黄先生对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的前途也不免悲观,所以他说,十年前,自己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