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 晋杜育《?赋》也可得到某种印证。《?赋》前四句为:“灵山惟岳 ,奇产所钟;厥生?草,弥谷被岗。”这首赋和?草“弥谷被岗”的 灵山是指什么地方?现在无从查考。不过,笔者从《宜兴县志》中偶 而发现,这首诗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杜牧的《题茶山》 等诗,都作为歌哦宜兴或宜兴人的作品,而收诸该志的“艺文”部。 如果不是《宜兴县志》编纂搞错,那么由这一线索也可证明,两晋时 在宜兴的某些山岭,其植茶也相当兴盛了。在三国两晋江浙茶业有较大发展的同时,如东晋裴渊《广州记》 所载:“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①;茶 在我国南部沿海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早期,我国两广地区,茶和 皋卢是相通的。如刘宋时《南越志》也载:“茗,苦涩,亦谓之过罗 。” ②这里应特别指出,在这一时期里,茶在我国中部和南部沿海虽 然获得了某些发展,但是,当时我国
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还是在 荆巴和西蜀.如西晋张载的《登成都楼》诗吟:“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以及孙楚的《出歌》句:“白盐出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