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茶文化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12-10-19 浏览 24124 次

由于茶类和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明清茶叶生产方式和茶叶饮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冲泡方法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及茶馆的普及性。明清时期品茶方式的更新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饮茶艺术性的追求。明代兴起的饮茶冲瀹法,是基于散茶的兴起,散茶容易冲泡,冲饮方便,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明代文人认为,唐宋人的团茶碾末煮饮,有损茶的真味,饮茶的重心应在于香、味、色的完美统一。作为前提,他们提出"采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洁。而且不少文人对茶中窨花,也持反对态度,认为花茶有损茶之真味。明人饮茶崇尚天趣,因而很重视对水泉的选择,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中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水, 茶亦十分矣。 八分之水,试十分茶,茶只得八分耳"。许次纾《茶疏》认为: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人论水要求很高,认为宜茶之水应清洁、 甘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