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为求好水,可以不辞千里, 如李梦阳《谢友送惠山泉》诗中写到"故友何方来,来自锡山谷。暑行四千里,致我泉一?quot;。所以明代人有"不易致茶,尤难得水"之说明人饮茶艺术性,还表现在追求饮茶环境美,这种环境包括饮茶者的人数和自然环境。当时对饮茶的人数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之说,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静的山林、俭朴的柴房、清溪、松涛,无喧闹嘈杂之声。如在这种环境中品赏清茶,就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审美感受,正如罗禀《茶解》中所说的"山堂夜坐,吸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明代散茶的兴起,引起冲泡法的改变,原来唐宋模式的茶具也不再适且了。茶壶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百姓茶饮生活中,茶盏也由黑釉瓷变成了白瓷和青花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茶的色彩。明代除了生产白瓷的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宣德窑等各领风骚的景德镇的青
花茶具异军突起,达到了一个高峰,在青花的基础上,成化年间又创造出平彩;嘉靖万历年间又创造出五彩、填彩等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