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江苏如东县中秋蚕小蚕
下一主题: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工
统一的黄色工装,严格的消毒程序,规范的操作流程……10月18日,在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高级加工车间内,数十名工人正在忙碌着。为了让牡蛎加工能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高级加工车间,使产品不须转运外地再加工,在本地就能够达到出口标准,预计每年节省费用约400万元。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要进入车间加工区,必须经过4道程序:换拖鞋、穿工装、戴头套口罩、穿水鞋。”加工车间负责人于文虎说。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记者终于进入车间,第一印象是各类消毒设备很多,车间一尘不染,工人们都在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车间分为不同区域,工人们分工明确,分别进行着牡蛎磨壳、装盒、包装、X光杀菌、进入冷库等加工流程。
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军勇介绍说,小观镇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牡蛎连获丰收,牡蛎供不应求,而之前他们只能对牡蛎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牡蛎肉要达到出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