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偿夙愿;义心尽所表,烹清泉几盏,聊为过客洗尘劳”。千古茶亭,见证了历史风雨,为人民换来了温馨,喝的是茶水,品的是茶香,说的是
茶道,唱的是茶风。茶风留韵益阳
茶文化中的民俗事象浩如烟海,传统深厚,并各具特色,风味无穷,最动人心弦的恐怕要数十番锣鼓。十番锣鼓又称“十番鼓”、“十欢”。它最早起源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通常在节日、喜庆宴会、迎神赛社中,聚十多人,以金革丝竹演奏。其曲目由若干曲牌与锣鼓经连缀而成。原以打击乐为主,后发展为锣鼓与丝竹合奏。其乐器、乐曲则因事因地而异。叶梦殊《阅世篇·纪闻》载:“万历末,与弦索同盛于江南”。安化、桃江许多上年纪老人谈起十番锣鼓津津乐道:幼年喜看十不闲,主要道具是一个架子,上系大锣、底鼓、钹等打击乐器。一人操作,演员手打脚踩不得闲。他们有时还追着看几场,有个老人还唱起了民歌:“打十不闲的不害羞,背着架子鼓满街溜;南京熟了南京去,北京熟了北京游;南北两京都不收,回到老家度春秋”。这与《阅世篇·纪闻》“十有不闲,俗讹称十番,又曰十样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