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僮约》“武阳买荼”,《说文解字》“荼,苦荼也,从余声”,《广雅》“荆巴间采荼作饼”,在汉和两晋的文献中,又大多用荼字以致最后演化出来的是茶而不是与槚有关的字呢?因为当时能看到和看懂《尔雅》的,主要也只是少数一些儒生。另外,槚是“苦荼”的读,荼是“苦荼”的省读,二者没有正确和妥贴之分,所以,一切取决于用者习惯。民间特别是大多数劳动人民,他们不知道《尔雅》的苦荼是怎样写的,他们写茶,当然也就只会就省而不会去讲什么读之字了。荼和槚字,是源之于蜀人所说的“苦荼”,那么蔎和茗、荈三字呢?蔎字的字源,比荼、槚更明确,《方言》清楚指出:“蜀西南人谓荼曰蔎”,蔎是汉字蜀西南荼的方言的音译。这里应该附带指出,巴蜀“苦荼”、“蔎诧”和“葭萌”等茶的方言,都是双音节,为什么唯独蜀西南称茶曰“蔎”是一个音节呢?其实蜀西南人称茶,也应当是两个音节的,这里“蔎”是汉人的音译,很可能是汉人在择用什么同音字时,将双音节合成一个音节了。所以,笔者相当肯定,“蔎”不是纯正的蜀西南茶的方言,而只是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