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东不管、西不管,茶馆;来也罢、去也罢,喝吧”的碑联。到清雍正时,县境内沙坪、溪山一带,有蒋、周、黄、王、陈、吴、张、郭八姓茶行,专制
黑茶,桃源生产
红茶是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开始的。清道光三年(公元1923年)《疆域考物产》所载:桃源茶,“惟南乡近安化界产者颇佳。每夏茶商至邑,区为三等:沉溪一带为上;杨溪一带次之;水溪一带则下矣。每溪只隔一山,而味回殊……”,源自雪峰山山脉北麓的桃源茶自古堪称一绝。1955年,国家在桃源县沙坪镇建出口茶茶厂,直属中央,美名远扬。70?80年代,桃源大搞治山治水,新建茶园8万多亩,现保存6.3万亩,
茶叶销往全国各地。1969年,桃源县
茶叶科技人员在桃源南部山区??雪峰山脉的茶树群体中发现了稀世珍茗桃源大叶茶,后系统选育无性繁植成功大面积推广。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此茶为中华奇珍、世间罕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诸多优良特征。桃源大叶茶内含物异常丰富。该茶内含500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其中茶多酚含量达30%以上,氨基酸含量达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