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便利,商业发达,饮食文化讲究,文化交流加快,即在北京,想喝工夫茶,茶具、
茶叶不难解决。既然如此,为何在潮地独得推广?工夫茶在潮地并非广泛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解放前,喝工夫茶的多为有钱人、有闲人,为众所承认的,就是手工艺人,也是做精细工艺的工、石工师傅。喝工夫茶的人群是几十年来不断扩大的。现时视为工夫茶常用茶具,也是潮人在解放后才改进发展起来的。比如传统的茶洗,顾名思义是用来洗茶的工具,目的是为了洗去
茶叶之黄叶、老梗。宜兴产的茶洗,形如扁壶,中加一盎,鬲击而细窍。翁辉东记述的20世纪50年代潮地茶洗是“形如大碗,深浅色样甚多”,“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洗茶杯,副洗一以浸冲罐,一以储茶渣暨杯盘弃水。”60年代,枫溪创制的茶洗,形如铜鼓,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中间有几个小孔以泻水的茶盘,下层为贮水之器。饭席之间,茶洗可能作为托盘连底座一起捧上席面,显得郑重又干净。茶事以后,又可贮放茶杯、盖瓯(冲罐),方便又不占太多空间。茶洗时盛水器周围,均是瓷艺工匠发挥其装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