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北宋,莲花峰茶有了新的发展,真可谓胜况空前,登临名山学士都要在莲花峰览胜斗茶。宋傅宗教在游莲花峰茶怀古诗中云:“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男女携筐,采摘新茶”(刻于莲花石背面右侧);莲花峰上还有“岩缝茶香”(刻于莲花石正面,公元1011年泉州郡守高惠连题);“斗茶而归”(刻于莲花石东面,公元1247年赵师耕题)。许许多多石刻,留下不少名人登临品茶的诗篇。斗茶既要有好茶,又需要有好水,才能使茶的色、香、味得到充分发挥。在莲花峰北侧,挖有一口井,名叫观音井(现仍存),“泉从石罅流出,泉水清冽,是泡茶佳泉”。南宋,莲花寺住持僧净业,在莲花石间发现新茶树,采其芽叶,制茶后冲泡,香味芳香醇爽,极度提神,后大力培植扩种,并致力改革制茶技术,莲
花茶又进入一个新时期。名字由来 明代,正德年间,莲花峰建石亭(今仍存),称不老亭,因亭名通俗,茶也就称石亭茶,因属
绿茶,故称石亭绿。从此,莲花峰茶就改叫石亭
绿茶了。清代,
茶叶随对外贸易开展,石亭绿畅销南洋群岛各地,甚至远销英国伦敦,茶园也随之大发展,发莲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