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普洱茶的三种变化,树立正确的普洱茶观
发布时间 2013-03-31 浏览 24104 次
也林立,忽悠也大师。说到底,普洱的魅力,在于它变幻莫测。山头原料的变化,工艺流程的变化,口感取向的变化,陈放仓储的变化,价格起落的变化,等等,等等,导致普洱的标准的模糊,普洱,是什么?

  从凤庆香竹箐茶母可以知道,云南种茶的历史,不少于3200年。而汉代,也就是2000年前,大兴种茶,从云南的那些古树茶可以找到铁的证据。提老祖宗的历史,为了说明一点问题:普洱茶,不能割断历史。顺着这个观点朝前看,换句话说,普洱茶的近代史,也就是老茶的历史。那么这时候我们眼前或意识里就会浮现这些字眼:古董级茶(茶膏、班禅紧茶……)、号级茶(宋聘……)、印级茶(红印……)等。那是不是这些老茶就是普洱真味了呢?笔者的观点是:未必,未必“未必”。我们是否可以从争议较多的工艺、口感、仓储三个主要因子入手,寻求普洱真味?这样的提法,也许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普洱茶,竖子勿胡说八道。然而笔者坚信,普洱茶的工艺流程,口感取向和仓储环境是直接导致普洱引起的变化的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