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民间炒茶手之间的壁垒
发布时间 2013-04-08 浏览 24912 次
察员”的王蕴燕观摩了整场比赛,她来自东灵茶叶合作社,与一般茶农不同,从小喜爱书法,曾拜亚明为师学过美术的王蕴燕有着自己的长处对美的东西特别敏感。被聘为炒茶赛的“观察员”后,她感觉收获颇丰。“以前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方法炒茶,没有比较,都是各说各的好。”王蕴燕说,许多技巧通过比赛才认识得更深刻。比如,汤色到底要绿到什么程度,滋味和清香又应该达到什么尺度?而在评茶大师身边当了一天“助手”后,她惊讶地发现,不仅天气跟炒茶的香味都有关系外,青叶摊晾到什么程度、“微处理”是否精到都十分讲究。正是在与众多大师的交流与对比中,她发现了许多传统值得突破和改进的地方。

  事实上,在炒茶赛进行的过程中,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保护办主任沈华明也发现了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有人不重视原料,炒茶的青叶长短不一;有人为保持青叶新鲜会用湿毛巾捂牢,却不知反而帮了“倒忙”。沈华明认为,东、西山的碧螺春炒制工艺大多靠口口相传,而且以家族传承为主,许多传统又有不同,很容易“跟着感觉走”,而民间炒茶选手之间往往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