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各种春茶上市如何挑选
下一主题:普洱“一会一节”筹备
闽红坦洋工夫创于咸丰元年(1851年),受坦洋工夫红茶日盛一日的影响,福鼎白琳、政和也开始生产红茶。据载,白琳工夫创于光绪元年(1875年),政和工夫创于光绪十年(1884年)。
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在清中期,福安坦洋茶市初兴,清咸丰年间,坦洋茶叶贸易频繁,坦洋工夫红茶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乌”茶换“白”银被传为佳话,从此,坦洋工夫蜚声海外。对外贸易使福安茶商积累了大量资金的同时也受到世界市场贸易方式的影响,开明茶商先后发行小额“茶银票”,弥补当时小额银币流通量不足的缺憾。将“茶银票”用于支付采茶、捡茶、制茶的人工费用,充分利用茶农、茶工等各阶层闲置的资金,帮扶茶行经营。这些银票不仅可以在同号茶行、钱庄兑换银元,而且在坦洋工夫红茶产地的市面上也可流通。
福安全县共有登记茶商号67家,福安、坦洋、穆阳、上白石、下白石等地为当时坦洋工夫红茶重要的产区及运输销售码头、集散地。正因为当时需要大量的小额钱币结算,才会产生如此多的“茶银票”。
当时福安社口坦洋村沿街茶行3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