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文化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13-06-07 浏览 25287 次
,是先观赏,后品尝。""漏影春""的玩法大约出现于五代或唐末,到宋代时,已作为一种较为时髦的茶饮方式。宋代陶谷《清异录》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种做法: 《清异录》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种做法:""漏影春法, 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 ""绣茶"" 和""漏影春""是以干茶为主的造型艺术,相对于此, ""斗茶""和""分茶""则是一种茶叶冲泡艺术。 ""斗茶""是一种茶叶品质的相互比较方法,有着极强的功利性,它最早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一个""斗""字,已经概括了这种活动的激烈程度,因而""斗茶""也被称为""茗战""。""斗茶""对茶叶品质的要求,在蔡襄的《茶录》中已有完整的记述。 茶色:""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 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 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茶味:""主于甘滑"",""水泉不丹能损茶味""。 斗茶对器具的要求也很高。 茶匙:""茶匙要重,击拂有力""; 汤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茶盏:""茶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