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产最佳,佛岭、沙溪次之,东官,西溪又次之。北苑贡茶采制很讲究,对当时
茶叶制造技术的促进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石门、乳吉、香口三外焙, 亦隶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岁縻金共二万余缗,日役千夫,凡两月方能跑事。……惟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入贡,其流贩四方,悉私焙茶年"。这表明了宋朝的官焙对当地
茶叶起到了一个技术示范和推动作用,而各地私焙的兴起,又反过来对官焙有质量上的竞争和促进作用。随着贡焙的南迁,闽南和岭南一带的
茶叶生产明显地发展了起来。《太平寰宇记》中对南方产茶的记载要比唐朝详细和丰富。其"江南东道"一节中记载:"福州土产茶,南剑州土产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蜡面、骨子、山挺、银字;建州土产茶,……","江南西道"有: "袁州土产茶;吉州土产茶;抚州土产茶;江州土产茶;鄂州土产茶;岳州王朝场;……""岭南道"的记载是:"封州土产茶,紫笋茶, 夏紫笋茶;邕州上林县都茗山在县西六十里其山出茶,土人食之,因呼为都茗山,客州土产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