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级茶,听说还是大树茶,增值的想像空间很大,所以值得压注....天!光是凭一个包装纸上的『印』字就可以形成共识而疯炒,这也算是千古奇闻了。至于茶质如何反而少有人提及,这种着重于消息面且严重背离茶质基本面的金钱游戏,对
普洱茶的发展极不健康。另外,只有少数被锁定的茶品涨的凶也显示一个危机,即市场的流动资金并没有办法支撑整个大益茶品全面上涨,所以只能互相取暖式的被迫集中在少数几只明星茶品炒作,从另一个层面看来这也表示大益出厂的茶品总量太多,实际消耗量太少,而且明星茶品货源大多集中在少数高同质性的炒家手上,当他们联合把茶价炒高后,也就更增加茶品实际消耗的困难性了(一片新茶瞬间炒到人民币五六百元,可想而知没有几个茶友愿意买单开汤实际消费的)。
最后来说说第三个畸形:新茶涨得最凶,中生代茶次之,老茶涨的少。会产生这种现象有几个因素,1.新茶价格比较便宜,有套利空间。2.新茶容易取得大货,方便控制货源。3.新茶容易寻找题材,好说故事。4.新茶辨识度高(有品名有日期有批号有图监),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