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武夷山茶叶同业公会北
下一主题:“大红袍”世家三兄弟
陈才江说,据父亲介绍,解放前,许多农民都是个体经营茶园。由于精心种植,培育的“正山小种”品名招牌叫“天字号”,出售给武夷山星村茶商。这些茶商都认为干坑茶叶品质超凡,纷纷提出收购的优惠条件:一般都是在年前就预付三成定金,对来自干坑的茶农,包括吃、住、看戏等全都免费,招待十分热情。茶商将干坑茶叶收购后,一转手就以高价销售给江西上饶茶商,与平原茶拼配加工后投入市场,销往全国各地。据传,干坑人曾有用1公斤茶叶向茶行换取1担稻谷的历史。
“祖辈们留下的茶山,真是个聚宝盆呵!”陈才江笑呵呵地说。
父亲的梦想:生活富裕起来
陈才江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时,情不自禁地说,过去由于集体经营不善,茶山管理差,产量低。自家虽然分得茶山50亩,又依靠从集体茶厂分来的部分老旧制茶设备加工茶叶,每年也只能生产干茶叶400公斤,而且要由公社茶叶站按国家统一收购价收购,不能私自出卖。按当时收购价,每公斤上等茶只有3.96元,最低等的只有每公斤0.6元,一年卖茶叶的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