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安溪铁观音茶叶的传播
下一主题:盛唐皇家宫廷茶文化
佛教祖庭茶文化佛教是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至唐而大盛。当时的长安作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除了法门寺是皇家寺院外,还出现了汉传佛教六大祖庭:大慈恩寺(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大兴善寺(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华严寺(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香积寺(中国净土宗祖庭)、净业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户县草堂寺(三论宗祖亭)。茶在唐代中期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佛教发展的基础上风盛起来的。佛教重视“坐禅修行”,要求排除所有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所以要求参禅的僧人要“跏趺而坐”、“过午不食”。由于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而茶则有提禅养心之用,又可使饥饿感减轻,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于是在长安佛教六大祖庭寺院饮茶之风大盛,形成了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的风尚,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全国各地。当时长安寺院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是专供禅僧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