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普洱茶的“三重味”
下一主题:民间的茶礼仪
藏族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我国藏族所居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历史上素不产茶。⑴所需之茶主要通过毗邻之地供给。藏语三大方言对许多东西的称呼发音不同,但对茶则一律呼为“槚”。《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舛也;啜苦咽甘,茶也”。可见藏语是借用了汉语对茶的古称。
茶正式传入西藏,是在吐着时期,盛唐的丰富物质文化成果,不能不对吐着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因文成、金城两公主先后和亲吐蕃的直接推动,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致使吐蕃出现“渐慕华风”的社会风气。茶文化作为中原的一种物质文化成果在这种交流中被传入吐蕃社会便十分自然。
据藏族史籍记载,茶是在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莽布支在位时(676一704)传人吐蕃 的。当时作为一种保健药物而受到赞普的喜爱。⑵唐李肇《国史补》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