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逐年扩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崇安县人民政府把发展
茶叶生产列为振兴崇安的重要措施之一。1982年,
茶叶局在位于武夷四曲的元朝御茶园旧址范围内建立武夷名丛、单丛观察园,占地面积5亩,种植165个品种,其中有著名的大红袍、肉桂、天女散花、铁罗汉、水金龟等50多个品种。这个观察园成了武夷山
茶叶名丛的荟萃地,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这一年,福建省科委投资20万元,在武夷山建立200余亩武夷肉桂茶高产优质栽培园地,并列入福建省科技星火计划。陈德华和姚月明等科技人员承担这一课题实验重担,把观察园内的单丛、名丛大面积外移栽培。经过几年艰苦试验,武夷山肉桂茶基地开发获得成功,1984年,已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12.4亩,其中县茶场51亩,综合农场14亩,县
茶叶科学研究所30亩,天心村60.4亩,星村村17亩,亩产达150公斤,比预定指标增加100公斤,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武夷肉桂茶基地开发项目荣膺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昔日名丛,如今已成为武夷
岩茶的佼佼者,并大量转化为商品应市。1992年出口武夷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