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的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 2009-06-20 浏览 26183 次
过程大家都很清楚。与此同时,中国的茶文化也开始盛行,文人雅士们忙着记录各种新茶的风光事,偏偏忽略了已不入主流的古白茶,便留下了有关它的典籍微乎其微的遗憾。还好,古白茶并非完全消亡,至少在一定范围内顽强生存着,明朝的田艺蘅喝到此茶后,忍不住在《煮泉小品》中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太姥山人保存了古白茶制法

  不可否定,太姥山所在的福鼎茶区在茶业发展历程中,也曾引进过绿茶红茶花茶等制茶工艺,并延续至今,而且还创制出被誉为闽红三大工夫之一的白琳工夫。但值得庆幸的是,古白茶并没有因此在福鼎湮灭。那些隐身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太姥山原著民和僧侣们,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仍执著地沿用晒干或阴干方式制茶自用,无意间将古白茶制茶工艺保存了下来,并默默延续了千百年。山民这种自制的土茶,俗称“畲泡茶”、“白茶婆”,至今仍有,我们在太姥山区的农村还可以喝到,山民们将这种茶泡在大茶缸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