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三、五十米,是朝山的人必到之处。僧人待客,以茶为先,当有心的茶人喝到僧人自制的“绿雪芽”古
白茶时,便留下深刻印象,也许还特意询问了此茶采自何方,如何制作。可惜适合加工成绿雪芽的茶树为奇异之种,茶人们一时半会还无法将其开发成商品,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当然,也有的茶人了解到“绿雪芽”的制作方法后,下山后便用菜茶的芽试着做,虽制作成功(此时应是清嘉庆初年),但针小,意义不大,便束之高阁。另外,当时的福鼎茶人主打
红茶牌,这已足够他们赚得金银满钵,犯不着也抽不出精力来开发
白茶,因为
白茶工艺看似简单,其实“风险大,天热变红,天冷变黑”,而且很占空间,无法机械操作。由于惰性使然,客观限制了福鼎茶人开发
白茶的积极性,即便后来成功引种了大
白茶,也还只是用来制作“白琳工夫”,而没有想到用它的芽来制白毫银针。
清朝后期,国内外红茶市场风云突变,竞争异常激烈。从国际看,虽1860年的中国还是国际市场上的红茶主要输出国,但1893年英国红茶的市场份额已有一半被印度、锡兰占有;从国内看,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