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道二十四品
下一主题:茶道与美学
饮茶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朝时就率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目前饮茶的习惯已风靡全球,东西方各族裔对茶文化都不再陌生。然而中国古人喝茶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受。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当时寺院僧众念经坐禅时,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
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到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到明朝时,千利休把日本茶道精神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