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有一杯茶叫--思念
下一主题:感恩、包容、分享、结
茶与道教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自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道教定型化之后,在名山胜境宫观林立,几乎都栽种茶树,宫观道士流行以茶待客,以茶作为祈祷、祭献、斋戒,以及“驱鬼捉妖”的祭品。同时,茶对人体的功能也在道教门徒的宣扬下被人重视。道教对茶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
茶与佛教
佛教的兴盛发达,对茶的广为传播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佛教的修行方法是:戒、定、慧。定、慧就要坐禅,禅是静虑之意。佛教禅宗大兴后,僧俗信徒都得坐禅。茶所具有的兴奋破睡、止渴生津等功能,以茶待客的习俗,很能适应佛教僧俗信徒守戒坐禅的需要。唐代开元时,由于大兴学禅,夜间不睡不食,只许饮茶,辗转相传,形成“人自怀挟,到处煮茶”的风俗。唐代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百丈禅师怀海(公元720-814)整顿和建立了新的禅宗戒律,鼓励僧徒坐禅,饮茶成为僧徒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大事,形成了整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宋代不少敕建的禅寺遇有朝廷钦赐大衣(袈裟)锡杖之类的庆典或特大的祈祷会时,往往就用盛大的茶礼款待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