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和贸易
发布时间 2009-06-30 浏览 22764 次
除上述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逆境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国际市场茶业竞争中失败。当时,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新兴产茶国家相继崛起,产量突增,输出骤盛,加之机械制茶,品质优异,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而华茶却固步自封,不求改进,品质下降,成本增加,经营不善,致使英美等红茶市场渐为印、锡等国所夺,绿茶、乌龙茶市场又为日本所挤,外销几濒绝境;而国内处于连年战争,苛捐重税,经济萧条,物价暴涨,茶农生活维艰,茶园成片荒芜,茶业生产岌岌可危。

  第三阶段:1950年至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由于政府重视,积极扶持茶叶生产,因而使枯萎的茶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0年至1988年,全国(包括台湾省)茶园部面积从317万亩扩展到1630万亩,茶叶产量从7.5成吨增加到56.9万吨,茶中出口量从2.6万吨提高到20.6万吨,1988年分别比1950年增长了4.1倍、6.6倍和6.8倍。茶叶的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在1976年(生产25.8万吨)和1983年(出口13.7万吨)超过了历史最高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