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寺院茶道
下一主题:武夷茶与儒释道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武夷山时身染重病,昏倒在武夷山天心寺的门前,寺中方丈用茶树叶熬成汤药让书生喝下。几天后,书生不但病体痊愈,竟然还考中了状元。书生为报救命之恩,在衣锦还乡的路上,专程到天心寺的那几棵茶树下朝拜,并将身上红色的状元袍披到了茶树身上。从此,这几株茶树被人们称为“大红袍”。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天心寺依旧香火缭绕, 八十四岁的僧人莲枝还清楚的记得他十四岁时采大红袍的情景。
公元1302年,武夷山设立了皇家焙茶局,称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每年武夷山的茶叶,沿着一个个驿站,经过几千里路程递送进北京。在当年送往北京的贡茶中,品质最好的茶叶就是来自这条名叫九龙窠的峡谷。
当地人传说,大红袍是古时候一位善良的婆婆,将仙人送给她的一把拐杖插入山岩中长成的茶树。九龙窠峡谷深处岩壁上的茶树就是“茶王”大红袍。三百多岁的大红袍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守候,今天与它相伴的是黄云飞一家 。6株大红袍母树生长在